鎂肥應首先施用在缺鎂的泥土和需鎂較多的作物上。泥土交換性鎂的含量能較好地反應泥土供鎂情況,對許多植物來說,60mg/kg為缺鎂臨界值。泥土交換性鎂飽和度(%)也是衡量泥土供鎂能力的指標,其數值依作物對鎂的需求而異:需鎂較多的一些牧草,可能懇求12%—15%以上,對于大多數作物為6%—10%,豆科作物不小于6%通常作物不能低于4%。另外,泥土供鎂情況還受其它陽離子的影響,當交換性Ca/Mg比值大于20時,易發生缺鎂景象;交換性K/Mg比值,通常懇求在0。4—0。5之間;故鉀肥與石灰施用量過大會誘發作物缺鎂。我國紅壤地區的泥土含鎂量為0。06%—0。3%,交換性鎂為60—120mg/kg,經常不能滿足作物的需要。在酸性土、高度淋溶的泥土、沼澤土、砂質土上施用鎂肥,效果比較顯然。鎂對多年生牧草、蔬菜、葡萄、煙草、果樹及禾谷類作物中的黑麥,小麥等有良好的反應;對甜菜、橡膠、油橄欖、可可等也有效果。有材料報道,在福建省煙區,在交換性鎂為53+/—0。23mg/kg的泥土上施用鎂肥,煙草的產量和品格均有所提高。因為NH+4對Mg2+有拮抗作用,而硝酸鹽能增進作物對Mg2+的吸收,因此,施用的氮肥形態影響鎂肥的效果,不良影響程度為:硫酸銨>尿素>硝酸銨>硝酸鈣。配合有機肥料、磷肥或硝態氮肥施用,有利于發揮鎂肥的效果。各種鎂肥的酸堿性不同,對泥土酸度的影響不一,故在紅壤上表現的效果不一致,肥效次序為。碳酸鎂>硝酸鎂>氫化鎂>硫酸鎂。鎂肥可作基肥、追肥和根外追肥。水溶性鎂肥宜作追肥,微水溶性則宜作基肥。每畝用鎂量為1—1。5kg、在作物生育早期追施效果好。采取l%—2%MgSO4?7H2O溶液葉面噴施改動缺鎂癥狀,效果快,但不悠長,應延續噴施多次。為抑制蘋果病害,可在開端落花前,每隔兩周,延續3—5次噴2。0%硫酸鎂溶液有良好效果。
|